当前位置:首页 > 红旗 > 正文

2021年医保改革新政策

  • 红旗
  • 2023-03-20 07:44:10
  • 169
摘要: 医保政策改革新政2021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深入贯...

医保政策改革新政2021调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现就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1、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2、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3、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4、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5、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6、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二条 基本原则。坚持应保尽保、保障基本,基本医疗保障依法覆盖全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坚持稳健持续、防范风险,科学确定筹资水平,均衡各方缴费责任,加强统筹共济,确保基金可持续。坚持促进公平、筑牢底线,强化制度公平,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增强对贫困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坚持治理创新、提质增效,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医保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

2021年医保改革新政策

新政策中,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含特殊医用材料)、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等医保目录范围和自理比例与无锡市区保持一致。同时,新政策对特殊医用材料报销办法和住院报销办法进行了具体调整。与老政策相比,去无锡大市以外三级医疗机构就医,办理医院转诊的参保人员,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之前提高30%左右;未办理医院转诊的参保人员,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较之前仍可提高10%左右。

特殊医用材料报销办法调整后,参保人每次住院体内置换的人工器官、置放的植入介入性材料,在4万元(含4万元)以内的自理比例为30%,超过4万元部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每次住院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原则上单价100元以上),在1.5万元(含1.5万元)以内的自理比例为30%,超过1.5万元部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

扩展资料:

关注2021年农村医疗保险:

在缴费信息确认页面,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社保机构,特别是具有若干户口信息参与保险的人员;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都可以收费。同时,税务机关还为纳税人提供网上统一支付平台,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缴纳税款。

原有社区、村组等单位也未改变。办税大厅也可以交税。新生儿和儿童均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上述缴费渠道也适用。

参考资料来源:

民生网-这份2020医保“答卷”请收好!2021有哪些新期待

医保改革新政2021解读

该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随着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待遇支付可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一旦建立起普通门诊的共付机制,尤其是当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从50%提高至70%的时候,这就意味着门诊费用与住院治疗一样,可由统筹基金无差异地分担支付。这对减轻职工(尤其是退休职工及困难职工)的门诊负担极其重要而有效。

二是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不再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原则上个人缴费不得超过2%,这既是为了减轻个人缴费负担,也是为了增强统筹基金对门诊支付的共济分担功能。

三是规范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个人账户可以在直系亲属之间互助共济、打通使用。这样做,既能提高家庭成员之间门诊支付的互助共济能力,也体现了家庭自我保障功能。

法律依据: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待遇保障、经办服务及监督管理等活动。本条例所称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发表评论